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张掖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2018年全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培训班在甘肃张掖举办

2022/6/3 2:53:53发布78次查看
甘肃三农在线讯:8月2-3日,“2018年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培训班”在甘肃张掖举办。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王福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张掖市副市长安文波,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农科院副院长王娟玲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研究员严昌荣、张掖市农业局局长蒋世兴、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管理总站站长崔增团、全国农技中心节水处副处长吴勇出席培训班。
培训班由全国农技中心节水处处长杜森主持。
2日全天,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肥水技术推广部门的100多名代表来到甘州区党寨镇雷寨村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田家闸村制种玉米水肥一体化综合示范基地,民乐县戈壁农业千亩示范园矮化密植苹果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六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智能化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区、永固镇西村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旱作农业万亩中药材当归标准化种植基地等地进行节水农业技术示范现场教学。
3日召开的“2018年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培训班”培训会上,安文波致欢迎词时介绍说,张掖属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为了突破资源性缺水和传统农业的发展瓶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张掖节水农业发展规划,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田灌水定额,增加生态用水,走出了北方荒漠绿洲区恢复自然生态、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推广膜下滴灌为主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000多万亩,累计节约农业灌溉用水12亿立方米,总节本增效近10亿元。张掖发展现代节水农业,不仅为本地区生态恢复挤出了水资源,同时还为完成国家黑河调水任务、拯救居延海、保护内蒙古额济纳旗绿洲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将以此次培训班为契机,大力发展以农业部1号技术“水肥一体化”为核心的现代节水农业,力争为推动全国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提供经验、树立样板。
杨祁峰致欢迎词时介绍说,我省自然条件严酷,干旱少雨,亩均水资源占有量389立方米,仅为全国的1/4。水资源短缺成为我省发展农业的最大的障碍因素。近年来国家和省上对旱作节水农业非常重视,国家累计投资20多亿元,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以上,为我省粮食总产量跨上1000万吨台阶提供了主要支撑。我省也先后安排3.56亿元资金按照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和2014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甘肃省灌区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规划》(2015—2017年)要求,大力推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到2017年底全省农田高效节水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包括微灌400万亩左右(含设施农业)、喷灌50万亩左右,管灌550万亩左右,其中田间
垄膜沟灌面积在700万亩左右。今后我省将立足省情,开拓创新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一是河西、沿黄灌区重点在“节”,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及垄膜沟灌等技术,发展我省的特色产业,提高水的效益、增加收入上做文章,要顺应市场经济规律,以经济效益为重点;二是中东部旱作区重点在“蓄”,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黑色地膜覆盖马铃薯、全膜穴播覆土小麦等技术,也就是要在种植粮食作物、保证我省口粮上做文章,要用好国家的财政补贴政策,以社会效益为重点;三是南部山区重点在“截”,使小水变为大水,无效水变为有效水,以“梯田、水窖、地膜、调整”为基础,发展注水补灌、移动滴灌、软体水窖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围绕特色林、果、椒、茶上做文章,以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其次是持之以恒,着眼长远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开拓思路,广泛参与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持续做好节水农业这篇大文章;加强技术培训、交流,提升我省旱作节水农业水平。
王福祥指出,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全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培训班,这是贯彻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的重要举措。甘肃旱耕地面积大,农业用水十分紧缺,解决好水的问题,就是抓住了甘肃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近年来,甘肃省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始终把节水农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大力示范推广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垄膜沟灌等骨干技术,带动旱作农业、灌区节水双发展、双突破,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节水农业发展道路。昨天大家参观了甘肃省旱作节水农业示范现场,增产增效、节水节肥、省工省力效果十分显著,具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王福祥强调,分析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新时期旱作农业的重要战略地位。一是旱作农业要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稳压”作用。二是旱作农业要在农业绿色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三是旱作农业要在农业提质增效方面发挥推动作用。四是旱作农业要在扶贫攻坚方面发挥支撑作用。
王福祥指出,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科学谋划旱作农业发展思路和任务。突出“五个更加注重”,实现“五个转变”,即:更加注重先进适用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全面提高天然降水利用效率,实现从对抗性农业向适应性农业转变;更加注重抗旱减灾技术应用,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影响,实现从被动抗旱向主动避灾转变;更加注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从广种薄收向高产稳产转变;更加注重区域发展的针对性,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实现由分散布局向特色旱作农业格局形成的转变;更加注重提升旱作农业科技生产水平,不断突破制约旱作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实现由传统旱作农业向现代旱作农业转变。在目标任务方面,要抓住国家高度重视旱作农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借助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实施,建设高标准旱作农业示范区,全面推进旱作农业发展,实现“一个促进、两个缓解、三个提高,四个加快”的总体目标。即:促进旱作区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民增收;缓解农业生产缺水矛盾,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提高水分利用率,力争使自然降水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四个加快”一是优化完善全国墒情监测网络,建立全国农业用水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调查监测网络,加快推进全域监测指导;二是开展旱作农业技术适宜性评价,推动旱作农业空间布局、资源利用方式、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加快构建旱作农业绿色发展布局;三是开展适水种植,推进地下超采严重的灌区大力发展雨养农业,加快旱作农业模式集成创新;四是探索地膜可降解、机械化应用和回收途径,加快推进地膜零残留、全回收。
王福祥强调,要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旱作农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当前,我国旱作农业发展仍然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技术模式单一、区域针对性较差、关键技术普及应用不够到位、农田残膜回收率偏低等问题。此外,旱作区大多是贫困地区,地方财力差,投入仍然严重不足。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农业农村部的部署和要求,抓住关键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创新技术模式,突出区域特色。根据不同区域降水、灌溉特点和优势特色作物需水规律,结合实际情况,集成创新技术,研发并总结出具有地域特色、农民易于接受的一批旱作节水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坚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稳产量、重效率,灌区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等水肥高效利用技术。旱作区重点
开展增厚膜等新型地膜以及地膜机械化回收、软体集雨窖等新型集雨设备、新型保水肥、抗旱抗逆制剂等节水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和试验示范,不断丰富技术内容。二是创建示范区,强化示范带动。建立一批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效益显著的高标准旱作农业示范区。以示范区为抓手,强化示范引导,带动大面积旱作农业技术推广。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广泛宣传培训。各地要根据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作物布局和耕作制度,重点针对当地主要粮食作物,加大技术指导和宣传培训力度。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指导,解决农民遇到的实际问题,推动技术落实到位。通过现场会、培训班、农民田间学校等形式开展技术培训,让农民接受和掌握旱作农业技术。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国家政策,扩大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影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四是强化组织管理,确保取得实效;五是抓好残膜回收,防治白色污染。
培训班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讲解了《节水高效农业发展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王娟玲研究员讲解了《走有机旱作之路》、崔增团研究员讲解了《甘肃省旱作节水技术的发展成效及展望》、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研究员严昌荣教授讲解了《我国新型地膜产品研发及应用情况》。
甘肃海瑞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水明海介绍了海瑞达保水剂在农业种植上的示范应用。
培训班结束后,崔增团陪同王福祥、康绍忠、王娟玲、杜森、吴勇等一行前往省农科院土肥所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制种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基地调研,同时还参观了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试验站开展的有关土肥水技术课题研究情况。
崔增团还陪同王福祥、杜森、吴勇一行前往古浪、榆中县调研海瑞达保水剂替代地膜试验项目。
张掖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