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当中,除了放肆嗨和安逸宅之外的热点话题讨论之外,在各景区点当地的特色小吃外卖也占据了热搜话题榜,“#我的命是外卖给得#、“#3760人在西湖断桥边吃片儿川#”......据某外卖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十一假期前三天,万余人在上海徐家汇点生煎,三千余人在杭州断桥点片儿川,五千余人在西安大雁塔点肉夹馍......
除了感叹国人“边逛边吃”的放松姿态,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吸引消费者的魔力
上海的生煎、杭州的片儿川、西安的肉夹馍都是地方特色美食,里面包含着浓厚的地方饮食特色,可以说是当地的特色名片。以上海的生煎来说,每一个上海人自童年开始,就有生煎的记忆。这种包着肉,外皮撒着芝麻、香葱,吃起来焦脆的小吃,成为上海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追溯其历史,可以到上世纪20年代。从中可以看出到上海吃生煎与到上海比走一趟南京路一样,代表着标准的上海旅游打卡姿势。总结来看,现如今的消费趋势存在某种追寻记忆点和打卡形式,在生鲜经营中我们应该重视这种消费趋势,合理打造消费记忆点。
生鲜衍生品操作
我们经营的主要商品是生鲜,生煎、片儿川、肉夹馍是生鲜的衍生商品,环顾我们的经营商品种类除了基本的水果、蔬菜、肉品、水产之外,也有生鲜加工商品的身影:水果中的果切、果汁、水果捞、熟食、面点、面包等。一些门店也会引入符合当地饮食习惯的特色小吃,比如上海的某些超市也会导入生煎商品。然而,在经营中这些门店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乍看起来超市里的商品丰富,但是每一种商品缺少专业食品店的知名度,销量有限,大多数门店在运营这些商品时抱着保持品类齐全的想法,这些特色的地方美食在门店中的地位如同“鸡肋”,沦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地位。而以这些特色美食为主业的企业,时刻想着如何将这些美食做成精品。从选料到制作,每一个步骤都力求完美,同时注重研发新品,带给顾客持续的惊喜。
反思超市在经营特色小吃策略上,大多只关注“博”,而忽略的了“专”,看上去品种齐全,实则缺乏自身特色,缺乏精品支撑。经营上的不重视导致超市所销售的特色小吃与特色小吃专营店产生了明显差距。也许有人会质疑,我们只是卖生鲜的,有必要花精力在这些偏离传统生鲜经营的方面吗?老粉应该还记得我们之前的一篇推文,“水果还是冰激凌,为什么这么火?”里面详细介绍了宜家家居推出的水果冰成为网红商品,吸引了众多关注。无形中,这款网红商品为宜家家居增加了更多的客流量,也为宜家其它商品增加了销售机会。从这一点来讲,在精力、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开发经营特色小吃,为顾客来店购物增加了一个理由,何乐而不为呢?
如何着手操作?
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地方生鲜衍生商品的重要地位,将这些商品的经营放到门店日常主要运营位置。门店从上到下,每一位员工认识到门店中的每一个商品只要操作得当,都可以成为门店吸引更多客流的“热点”商品。
其次,思考门店经营生鲜衍生品的优势在哪,是原料优质品质?是经典、地道、独特的口味?是价格?找到答案后,利用门店的资源将这个优势放大,比如宜家1块钱的甜筒--“流量担当“,为宜家吸引到了不俗的客流量,也成为了宜家扎根与顾客心中的记忆点,甚至成了一部分顾客去宜家的理由。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根据门店的客群定位,从众多生鲜衍生品中选择主打商品,提炼出卖点。
最后,做好宣传。除了门店常用的pop、海报,也要利用好新兴的宣传途径,增加商品的曝光率。
生鲜衍生商品不仅丰富了门店的商品品类,也带来了可观的毛利空间。如果我们试着将这些商品“精雕细琢”,开发成网红商品,未尝不是一件“名利双收”的好事。
本文由中鲜网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